2025-04-22 17:45:46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的需求明显提升,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各业务单元的人力资源工作相对分散,导致管理成本高、服务标准不统一、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开始探索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共享的服务中心,即HRSSC。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家对HRSSC的认知,51社保推出「HRSSC系列专题」,专题结合当下热点话题、企业实务案例、HRSSC前沿发展趋势,以帮助HR更好理解HRSSC全流程实践,为企业搭建HRSSC提供参考性建议。
科学的团队架构能使HRSSC实现三重价值跃升:从成本中心到效率中心,再到中心,最终成为价值中心。
从24年11月,我们开始陆续发布「HRSSC系列专题」,从HRSSC的核心职能到企业应该如何从0到1搭建HRSSC,相信大家对HRSSC的搭建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和思路。
本期专题,我们将回归到人力资源的本质——人。即:应该如何高效搭建HRSSC团队,并培养符合业务需求的人才。要知道,最优秀的HRSSC团队不是流程的执行者,而是规则的优化者和体验的设计者。
本文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HRSSC团队,同时结合「华为HRSSC团队搭建策略」与大家分享。
在谈到团队搭建策略前,我们需要先明确HRSSC的职责定位。HRSSC这个部门是干嘛的?很多人还是停留在“打杂”。
表面看,HRSSC确实处理大量基础事务,但这恰如"冰山理论":
水面上的30%是可见的事务性工作,如考勤、薪酬、入离职等;
水面下的70%包含:流程设计、治理、员工体验优化等。
"工作内容的基础性"不等同于"价值贡献的底层性",就像会计不等于记账员,HRSSC的核心能力在于:
将简单重复工作系统化的架构能力;
从海量中发现规律的洞察能力;
平衡效率与体验的设计能力。
我们将HRSSC的工作具体而言,其主要职能包括:
事务性工作处理(如入离职办理、考勤统计、薪酬核算等);
管理与分析(员工维护、报表生成、合规性审核);
员工自助服务支持(系统运维、智能问答、流程优化);
跨区域/跨业务协同(全球或集团化企业的统一服务标准)。
根据HRSSC的核心职能,我们来看HRSSC的团队搭建策略。
第一步:明确组织架构与分工
在搭建HRSSC团队之初,必须进行全面的组织诊断和需求分析。这一阶段的核心在于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和运营特点,设计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大家不防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公司有多大?有多少员工?
业务复不复杂?各地政策一样吗?
现在用的系统够不够智能?
基于上述答案,HRSSC团队通常需要构建四大职能模块,形成完整的服务闭环:
运营支持: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如薪酬、社保、员工档案管理);
系统与:负责HRIS(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运维、分析与报表生成;
服务交付:对接员工咨询、自助服务平台管理、智能客服运营;
流程优化:持续优化SOP(标准操作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块化分工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企业发展和业务需求变化,各职能模块的配比和协作方式需要动态调整。
第二步:复合型人才选拔
在明确了组织架构后,人才选拔就成为决定HRSSC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与传统HR岗位不同,HRSSC对人才的复合能力要求更为突出。
理想的HRSSC团队成员应当具备多维度的能力素质:
专业技能维度:精通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HR模块知识,熟练操作主流HRIS系统;
分析能力:掌握Excel高级功能,能运用Power BI等工具进行可视化,具备Python等编程语言基础者更佳;
服务导向意识:建立"员工即客户"的服务理念,确保高效的问题响应和需求满足;
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主导流程优化项目,推动自动化解决方案落地实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浪潮下,HRSSC人才的能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HR专业能力必须与数字化技能深度融合,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和转型潜力。
第三步:建立标准化流程与SLA
在完成团队组建后,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就成为确保HRSSC高效运转的关键保障。
其中,标准化流程与服务级别协议(SLA)的制定尤为重要。HRSSC应建立量化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典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服务响应效率:常规咨询需在2小时内响应,复杂问题不超过24小时;
业务处理质量:薪酬核算准确率达到99.9%以上,人事异动及时性达;
系统稳定性:核心系统年可用率不低于99.5%,故障恢复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
员工满意度:NPS(净推荐值)持续保持在行业前25%水平。
在实际执行中,建议采用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管理方法,定期回顾指标达成情况,及时优化服务流程。
一个高效的HRSSC建设需要系统性地解决"组织架构-人才梯队-运营标准"三大核心问题。这三个维度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科学的组织设计是基础;
复合型人才是核心驱动力;
标准化体系则是持续优化的保障。
这种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在华为等领先企业的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作为全球HRSSC实践的典范,华为的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充分体现了"战略导向、技术驱动、全球协同"的特点。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清晰HRSSC团队搭建策略,我们也拆解了华为HRSSC团队的关键要素给大家参考。
2009年,华为在面临人力资源改革时,提出要运用HR三支柱模型概念来完成人力资源变革,从而通过共享服务的快速建立,将把BP和COE手中的事务性工作承接起来,尽快地释放到BP和COE,进而进行真正聚焦战略性的工作。同时华为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标准化、流程化、高效、优质的服务使得我们的员工和管理者体验到一个消费级的服务体验。
华为HRSSC在全球范围内设置4个大区,分别是:
中国HRSSC;
亚太HRSSC;
欧洲及非洲HRSSC;
美洲HRSSC。
从2012年开始,HRSSC都分三阶段,初创期(ESS/MSS/呼叫中心/入离职管理)、发展期(其他HR事务流程和分析)、全业务(外派福利/学习发展/绩效管理/员工关系)。
以中国HRSSC为例,华为内部分工为:
呼叫中心(CC):负责人工接线,解答员工各种问题。
运营支持部(CC):负责自助平台,各种高大上内部online系统。
事务处理中心(AP):负责offline的面对面服务,各种发薪、考勤,保障事务。
华为在构建全球HRSSC过程中,创新性地将传统HR能力与数字化时代需求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人才架构模型,主要分为以下8类:
HR业务通才 - 体系融合者:作为HRSSC的基础支撑层,通过跨模块能力确保服务无缝衔接;
项目管理专家 - 变革推进器:持有PgMP认证的专家构成HRSSC变革引擎;
流程专家 - 标准化建筑师;
六西格玛专家 - 质量守护神;
服务运营专家 - 全球调度官:保证服务连续性;
服务经理 - 体验设计师:优化员工旅程,提升员工服务满意度;
互联网人才 - 数字原住民;
营销类人才 - 价值传播者:提升内部客户对HRSSC价值认知度。
当前华为HRSSC已演进为"全球智能共享网络",成为三支柱模型成功落地的典范案例是很多企业的学习范本,这充分证明优秀的HRSSC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是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引擎。但是HR也需要注意,学习华为HRSSC搭建直接复制华为架构可能产生"水土不服"。建议企业:
● 先开展3个月现状诊断。
● 选择薪酬或入职等单一模块试点;
● 建立与业务规模匹配的投入模型。
HRSSC的搭建绝非一蹴而就的简单工程,而是需要企业在组织设计、人才选拔、流程优化和数字化投入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的系统性变革。科学的团队架构能使HRSSC实现三重价值跃升:从成本中心到效率中心(节省40%+成本),再到中心(支持决策),最终成为价值中心(推动创新)。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在HRSSC搭建的全生命周期中,人才培养机制始终是决定成败的重中之重。正如华为HRSSC建设经验所示,即使拥有最先进的系统和最完善的流程,如果没有匹配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的技术投入都将事倍功半。在在下一期的HRSSC系列专题文章中,我们会系统地跟大家探讨“HRSSC人才培养体系”展开,期待与你共同探讨。
本文参考资料:
1. 国企管理创新:基于HR三支柱模型对企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以华为在中国的HRSSC为例
2. 管理智识:华为HRCOE-HRSSC-HRBP三支柱体系图解
3. 弘毅管理实践: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全景图:人才是第一资源
51社保网
51社保服务号
51社保暂不提供面向个人的社保代理服务,如想了解个人社保相关知识,请扫码关注「好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