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社保资讯 > 正文

注意!养老保险缴费缴满15年,可能也领不了退休金

2022-09-14 13:29:41

    有时候,大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转来转去。

    比如:

    失业了社保中断改交居民养老啦;

    在家待业几年交居民养老后,找到工作交职工养老啦;

    在老家交居民养老去外地打工单位给交职工养老啦;

    ……

    这时也许就有人要问了,不是说退休时累计交15年养老保险就可以了吗?如果先交了10年居民养老,再交5年职工养老,可以直接相加算累计缴费15年吗?

    答案是不可以直接相加计算缴费年限!

    城乡居民保险与职工社保缴费年限

    不可合并

    根据《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可合并累加计算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

    参保人员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不折算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简单来说,从职工养老转居民养老,职工养老的年限可以直接相加累计计算缴费年限,但是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能折算为职工养老缴费年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主要原因如下:

    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缴费标准和待遇标准差异较大,如果关系转移时一年折算一年,会导致以低缴费换取高待遇这一不公平情况;

    如果采取按缴费额度折算年限,可能会出现居民养老缴费1年仅能折算职工养老十分之一年限的情况,反过来,职工养老缴费1年可能会折算居民养老缴费十年的情况,也不太恰当。


    举个例子

    老刘交了10年居民养老保险,后又交了7年职工养老保险,退休时由于居民养老的缴费年限不能折算为职工养老缴费年限,并且老刘的职工养老缴纳未满15年,无法以职工养老参保人员身份退休。

    此时老刘有以下几个选择:

    1、延长职工养老缴费至满15年(主要看个人预算);

    2、将职工养老转为居民养老,缴费年限累计17年,超过15年可以办理退休;

    3、终结养老保险关系,将个人账户余额提取出来。(不建议!)

    因而,一般来说,建议大家有条件的话,尽量参保职工养老保险,多缴、长缴,如果达到退休年龄时职工养老缴费年限不满15年,也更建议大家延长缴费至满15年。

    当然,两种养老保险制度在关系转移的时候,会转移全部个人账户余额,无论是从职工养老转为居民养老,还是居民养老转为职工养老,个人账户余额是累计计算的。

    如果两种养老保险都交过,退休时可以办理养老关系转移,请注意:

    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在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手续;

    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前,不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

    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法定退休年龄后,不符合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条件,又不愿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的,也可以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延长缴费后再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

    简单总结一下:

    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标准高、退休待遇好、缴费年限可折算;

    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低,退休待遇较低、缴费年限不可折算。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但是无论参保职工养老还是居民养老,都要尽量多缴、长缴~

    职工社保、灵活就业、城乡居民社保

    缴费比例不同,享受待遇不同

    对于正常参保的企业职工来说,社会保险包括“五险”: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职工不用操心,企业全部包办。

    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员,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个人)缴纳职工养老保险,也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那这三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缴费方式:

    绝大多数地区,企业按照上年度工资总额的16%缴费,个人按照本人上年度工资基数的8%缴费,企业缴费计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

    退休条件:

    目前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并且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办理退休;从事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形,可以提前退休。

    退休待遇:

    退休养老金主要由基础(社会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按照累计缴费年限、历年缴费水平、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算。

    跨省转移、跨省退休问题:

    目前,养老保险已逐步实现省级统筹,一般来说,省内流动,只需要变更登记参保关系,不需要办社保转移。跨省流动,需按照全国统一的流程,办理养老保险跨省转移。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

    自由职业者、无雇工的个体户等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基本制度、退休待遇计算办法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一致。

    参保条件:

    不少地区的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政策,都将参保人员范围限定为“本地户籍”,但根据人社部的相关文件,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的政策也在逐渐放开。

    2021年,人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规定:

    各地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个别超大型城市难以一步实现的,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

    近期,广东、广西、河南等地,都明确发文通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限制。

    缴费方式:

    多数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算法:

    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缴费档次 × 20%(8%计入个人账户,12%计入社会统筹账户)。

    缴费档次可以自主选择,各地区的档次划分有差异,一般包括60%、、300%等档位。

    退休条件:

    《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20号)规定:灵活就业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

    不少灵活就业人员,都曾经按“企业职工”参保缴费,而企业“女工人”岗位退休年龄为50岁。对于岗位和参保身份多次变动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其退休年龄如何判定,各地区执行情况有差异。

    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待遇计算办法、跨省转移、跨省退休等政策,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一样的,可参考前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缴费方式: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按规定计算利息。

    个人缴费设为每年200元、300元……1000元、2000元等多个档次,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地方人民政府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

    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不分男女)、累计缴费满15年,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每人只能领取一种养老保险待遇,不能重复领取。


    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1、基础养老金: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政府可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

    各地区具体标准有较大差异,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例如:某市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为168元/月,缴费满15年后,每增加1年缴费,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5元。

    2、个人账户养老金:按个人账户累积储存额÷139计发,支付终身。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举例:假如每年缴费1000元,政府补贴50元,累计缴费20年,则个人账户累积2万多元(含利息),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大约每月150~200元。

    51酱总结: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水平较高,待遇水平也相对较高,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企业缴费计入统筹账户,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待遇由基础(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组成。

    2、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本质上也是职工养老保险,需要由个人同时承担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缴费,合计费率略低于企业职工,其退休待遇计算办法、跨省转移、跨省退休等政策,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一样的。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相对更低,待遇水平也相对更低,其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没有社会统筹账户,其退休待遇也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完全由财政补贴,具有更明显的社会福利性质。

阅读 25080
51社保 正在成为企业标配
14000+
企业
530万
服务用户
外包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智能社保SaaS服务
  • *
  • *
    • 选择企业规模
    • 10人以下
    • 10至300人
    • 300人至1000人
    • 1000人以上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添加客服微信
51社保客服微信

识别二维码

申请免费试用

请选择您的咨询类型

企业业务

个体业务

立即开始咨询

与专业人员沟通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400-668-5151

51社保-好社保

51社保暂不提供面向个人的社保代理服务,如想了解个人社保相关知识,请扫码关注「好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