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0:43:18
根据原劳社部发〔2005〕12号《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法官提醒:工伤认定的前提是证明用人单位与受伤职工存在劳动关系。众多在外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未签定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也未为受伤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工资又是以现金形式支付。此种情况下,首先得先证明受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需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确认劳动关系。才能申请工伤认定,但在司法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不会提供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这就需要受伤职工自己搜寻工资表、打卡记录、工作证、入职申请表、职工花名册、工作服等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材料。
(一)用人单位一方的申请时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二)劳动者一方的申请时限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三)需提交资料
《工伤认定办法》第6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法官提醒:受伤职工或是直系亲属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间是一年,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开始计算。很多工伤职工由于不清楚工伤认定的时间限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导致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追悔莫及。
根据《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人社部令21号第七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二)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三)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法官提醒:受伤职工收到工伤认定书,待伤情稳定后就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主要有以下赔偿项目: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三)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四)停工留薪期工资
(五)护理费
(六)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
(七)医疗费
(八)辅助器具费
(九)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
员工因工死亡的,近亲属可获得三项费用:
(一)丧葬补助近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计算标准如下图(四川标准)
法官提醒:受伤职工伤残鉴定级别不一样,工资不一样,各省的工伤赔偿项目,工伤赔偿标准也不尽相同,受伤职工可以查阅各省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如计算赔偿有困难,可向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或当地社保局咨询。
仲裁裁决书、调解书生效后,用人单位拒不履行裁决书、调解书所确定义务的,职工可以向仲裁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官提醒:受伤职工如担心仲裁裁决书等不能执行到位,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基础上稍作让步,尽早拿到赔偿款。
最后
相较用人单位,受伤职工属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当员工在单位受到工伤后,不但自己要支付治疗费,生活费也可能没有着落,尽管诉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定要走好前三步。
51社保网
51社保服务号
51社保暂不提供面向个人的社保代理服务,如想了解个人社保相关知识,请扫码关注「好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