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社保资讯 > 正文

注意!北京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公布,到手工资要变了,更重磅的是......

2022-07-20 13:57:09

    大家心心念念的北京市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终于出台了!

    除了社保缴费基数还有几个关于社保待遇的重点需要注意,赶紧跟51酱一起来看看~

    北京市2022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7月19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统一2022年度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的通知》。

    北京社保基数公布

    政策原文:

    http://rsj.beijing.gov.cn/xxgk/tzgg/202207/t20220719_2774509.html

    通知中明确以下几点:

    一、自2022年7月起,本市2022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月缴费基数上限确定为31884元,月缴费基数下限为5869元。

    二、自2022年7月起,在市、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等社会保险机构以个人身份存档,且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以及在各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缴纳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基数可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下限和上限之间选择。

    未按期办理申报手续的,其2022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将依据本人上一年度的缴费基数确定,低于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失业保险缴费下限的,以下限作为缴费基数。

    1、如按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月缴费基数上限31884元核算,参保人月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6376.8元,月缴纳失业保险费318.84元。

    2、如按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月缴费基数下限5869元核算,参保人月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173.8元,月缴纳失业保险费58.69元。

    三、自2022年7月起,在市、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等社会保险机构以个人身份存档,且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以及在各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缴纳社会保险的个人,月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520.8元 。

    四、自2022年7月起,本市2022年度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上限确定为31884元,月缴费基数下限为6377元。

    北京市2022最低工资不调整

    除了缴费基数上下限,还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人社官方微信7月14日发布通知,最低工资标准沿用去年标准。

    具体通知如下: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经北京市劳动关系三方共同研究,2022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不调整,沿用2021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全日制从业人员最低工资标准继续为每月不低于2320元。

    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继续为不低于25.3元/小时。

    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继续为不低于59元/小时。

    北京市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2022年,本市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保持不变。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市人社局也发布了2022年最低工资不调整的通知。

    具体通知如下: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本市经济社会的影响,经市劳动关系三方共同研究,2022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不调整。

    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继续为2590元。

    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继续为23元。

    51酱提醒

    今年北京、上海的最低工资都不作调整,但是用人单位也需要注意,北京、上海市的最低工资都不包含五险一金: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北京市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第一条,京人社劳发〔2021〕77号,2021年6月11日。

    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不作为月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第一条,沪人社规〔2021〕18号,2021年6月22日。

    在确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是否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不计入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北京市公布

    2022年社保待遇标准调整方案

    除此之外,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还发布2022年社会保障待遇标准集中调整方案,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工伤保险定期待遇等。

    一、退休人员养老金

    按照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北京市继续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含退职、退养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

    今年的调整将继续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定额调整基本养老金

    每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6元。

    挂钩调整基本养老金

    (一)与缴费年限挂钩

    今年继续实行与缴费年限挂钩普遍增加基本养老金的办法。

    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对于不足整年的余月数,每月增加0.25元。

    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不含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

    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建设征地农转工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5元。

    (二)与养老金水平挂钩

    按照退休人员2021年底前的月基本养老金水平,以2021年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6250元)为基准线划分两档,6250元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6250元(含)以下每人每月增加50元。

    同时,为了兼顾公平,对调整前月养老金水平在6250元以上的退休人群,如果与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后仍低于6300元的,还将补足到6300元。

    北京社保基数公布

    适当向高龄退休人员倾斜

    继续向高龄退休人员适当倾斜,对在2021年12月31日(含)之前已经年满65周岁及以上的高龄退休人员,在按照上述办法进行调整后,再次享受40元至70元四个档次的倾斜政策。

    65至69周岁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40元。

    70至74周岁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

    75至79周岁每人每月再增加60元。

    8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再增加70元。

    在此基础上,继续对65岁以上退休人员中缴费年限满30年的,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以体现对退休时间早、连续工龄和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进一步倾斜。

    北京社保基数公布

    两种特殊的调整方式

    一是继续单列调整企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此次调整仍将按往年办法,以参加革命工作时间进行调整。

    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335元。

    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的,每人每月增加305元。

    在上述两档标准的调整基础之上,他们还享受高龄退休人员的倾斜政策,本次调整合计将普遍增加375元/月至405元/月。

    二是保证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原工商业者调整后不低于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平均水平。

    按照定额、缴费年限增加基本养老金和按绝对额增加基本养老金后,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原工商业者基本养老金低于调整后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的,补足到平均水平。同时,在2021年12月31日(含)之前已经年满65周岁及以上的高龄退休人员,还享受高龄退休人员的倾斜政策。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

    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结合本市经济发展情况,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本市从2022年1月1日起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老年保障福利养老金标准。

    具体调整标准为:2021年12月31日(含)前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老年保障福利养老金人员,不满65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37元;年满65周岁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42元。

    自2022年1月1日起,新增的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人员,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887元,老年保障福利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802元。

    三、工伤保险定期待遇

    2022年,本市继续调整工伤保险定期待遇,调整范围为2021年12月31日(含)前享受伤残津贴待遇的工伤人员(不包括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工亡人员供养亲属。

    调整一至四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等级每人每月分别增加:一级伤残370元,二级伤残335元,三级伤残305元,四级伤残275元。

    调整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每人每月增加170元。

    调整五、六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用人单位未安排工作的五、六级工伤人员,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增加伤残津贴,每人每月增加额不得低于180元。

    工伤人员伤残津贴和工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

阅读 8085
51社保 正在成为企业标配
14000+
企业
530万
服务用户
外包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智能社保SaaS服务
  • *
  • *
    • 选择企业规模
    • 10人以下
    • 10至300人
    • 300人至1000人
    • 1000人以上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添加客服微信
51社保客服微信

识别二维码

申请免费试用

请选择您的咨询类型

企业业务

个体业务

立即开始咨询

与专业人员沟通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400-668-5151

51社保-好社保

51社保暂不提供面向个人的社保代理服务,如想了解个人社保相关知识,请扫码关注「好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