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8 16:52:39
-----
毫不夸张地说,岗位外包凭借降低劳动关系管理、争议处理等隐形成本这一作用,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机关部门用工形式不二选择。本文为你详细解析岗位外包给企业带来的的价值意义。
-----
最近几年,很多人都发现各大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喜欢采用外包员工。
比如银行的客服、保洁和安保人员等基础工作岗位员工全都来自第三方派遣公司;政府部门会将官方微信外包给专业的媒体公司代运营;腾讯的视觉设计、行政、开发等众多岗位都选择了外包的形式。
此外,阿里、小米、华为等互联网企业也在招聘启事中明确标出"外包岗位"。
互联网大厂招聘外包
外包的兴起,让很多人产生一大疑问:为什么这些公司都喜欢选择岗位外包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两个劳动纠纷的案例。
广州一家从事服装外贸的M公司,因经营需要,调整了公司员工小李的工作地点,工作职务也有所变化。
但小李对于公司安排不满,协商无果后直接离开再未回到公司上班,公司依照制度规定将小李的旷工行为视为“自动离职”。
本以为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已自动解除,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公司收到了仲裁通知,小李申请了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仲裁审理后未支持小李的诉求,小李继续起诉至法院,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30000元。
最后法院判决认为,M公司员工手册规定的“员工累计旷工三天以上,按照自动离职处理”没有法律依据。
公司无法证明小李未到岗工作的原因是小李个人原因所致,也没有证据证明公司以小李旷工为由将其解除,应当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
而小李也无法证明因公司没有提供劳动条件导致离职。
在此情形下,因公司负有劳动关系解除原因的举证责任,加之双方均无存续劳动关系的意愿,故法院认定双方一致由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当支付小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法条连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应对解除原因举证,当双方均无法说明解除原因时,让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不利的后果,视为用人单位提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无独有偶,远在合肥的Z公司也遭遇了一场劳动纠纷,不过这次发生纠纷的原因、时间跨度更加长。
2011年11月小王入职Z公司,入职后公司为小王参加了社会保险。
2012年9月,小王离职,但是公司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停缴手续。
直到2016年3月,当地社保部门通知Z公司缴清所欠社保费50000余元。
4月13日,公司缴清了该笔社保费,其中包含了小王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社保费42000余元。
随后,公司诉至法院,主张小王构成不当得利,需要返还其离职后公司所为其缴纳的社保费42000余元。
但是最后二审法院判决认为,小王名下虽取得了该笔社保费,并不属于小王,小王不能随意处分。
客观上尚未实际取得诉争的保险利益,其要享受该保险利益,必须满足一定条件,而这些条件现在尚未成就。
故公司主张小王构成不当得利,依据不足,也显失公平,公司可等条件成就后,小王实际上取得了该保险利益,再另行主张返还。
也就是说小王无需返还该笔保险费,Z公司独自承担了4万多元的损失。
以上两个真实的劳动纠纷不仅仅是个例,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多公司都会面临员工调岗、社保管理的问题,稍微处理不当就会遭到员工仲裁。
有的公司仲裁结束后还要应对一审、二审,既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搜集证据,又要花不菲的价格聘请律师,官司打输了还得支付相应赔偿金。
更别提这些判决文书还会记录在册,给公司留下“案底”,影响公司品牌形象。
某公司法律风险提示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将大量的非核心岗位外包,因为岗位外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规避企业用工风险。
有的人可能还不太了解岗位外包,或者认为岗位外包=劳务派遣,其实这两者差异很大:
劳务派遣和岗位外包的区别
通俗来讲岗位外包是指企事业单位将某个岗位的人力资源工作完全外包给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如员工在职、离职管理、员工社保、劳动纠纷事件的处理等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供应商处理。
员工同外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形成劳动主体隔离。
如果企业的业务变化快,存在随时增减业务的可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岗位外包的用人形式,企业可以根据公司的发展、岗位效益、市场工资价格灵活地调整岗位外包工的工资标准,同时可依据业务需要随时增减员。
因为灵活的岗位外包机制可以大大降低和分解企业用人风险,避免企业出现直接劳动争议、工伤等记录。
毫不夸张地说,岗位外包凭借降低劳动关系管理、争议处理等隐形成本这一作用,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机关部门用工形式不二选择。
当然,岗位外包还有很多其他的优势,想更多的了解可以扫码告诉我们你的用工诉求,我们将为你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51社保网
51社保服务号
51社保暂不提供面向个人的社保代理服务,如想了解个人社保相关知识,请扫码关注「好社保」